接下来一起进了江宅后,江流先让人送汤宾尹到提前安排好的客房去休息,然后他们一家人便聚到前院的大厅里说话。
江河随着母亲与大哥、大嫂在厅中坐下不久,江沁也已送完王微赶了回来。
当下一家人齐齐整整,便在厅中各叙别后之情。
其中对于江河落水一事,江流当下也详细问过了一回。
本来原身落水之事,还涉及到了逛青楼的情节,在青楼中因身上所带的银钱有限,没争过汪守信,也是事件的起因。
但程氏之前因为不想让江流担心,所以在写给江流的家书里便没有提起此节,只说江河是因意外而不慎落水。
此时江流当面重新问起,程氏也不好意思提江河逛青楼之事,便仍说只是意外。
不过江流当下却也没多问程氏,而是主要问的江沁,因为那晚是江沁带人去找的江河,也是江沁把江河带回来的。
这种事若是放在以前,江沁肯定是如实回答,绝不会替江河遮掩隐瞒,甚至说不定还有可能添油加醋几句。
但眼下江沁与江河的关系早已是不同以往,并且大为改感。所以当下江沁回答时,也只说是江河那晚喝多了酒,一时意外而不小心失足落水。至于前面的逛青楼一事,则绝口不提。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吴秀兰其实也没清楚。但此时吴秀兰眼见程氏与江沁都选择了替江河遮掩,但也识趣地闭口不言,没有多提。
江流眼见连江沁都这般说,便也信了,没有再追究起因,只是关心了江河随后治疗与病愈的情况。
而关于病好之后的事,便由江河接了过来,由他自己讲起。主要便是从他“病愈”后游黄山那日讲起,讲到在黄山掷钵禅院有幸遇到了汪汝谦,并且还从汪汝谦那里听说了江流。
而在今日重新讲起游黄山那日的经历时,江河便没有像那晚回来时一样,把王微给择了出去,而是有讲了他在去掷钵禅院的路上,刚好有遇到不幸“崴脚”的王微,然后得知王微是与汪汝谦同来黄山之后,便顺道救了王微,一并带去掷钵禅院。
他那日从黄山回来,没有详细讲述此事,是觉着没必要多提。而且他当时的认知里,是认为王微乃是“名花有主”的,故而也根本没打过王微的主意。
但现在他都与王微在一起了,并且也有打算要向母亲程氏与大哥江流坦承此事,那自然便需要做些提前铺垫,好好讲一讲他跟王微认识的经过。
而且这件事他就算不提,江流在看过《薪华月报》后,便也已是知道。因为在《薪华月报》中关于前些日记述汪园诗会的文章里,黄澍那篇就有着重提起江河与王微的相识经过。
也正因为江河之前对王微有相救之恩,所以王微才会在那日的汪园诗会上为报答江河的恩情,而把江河当时在黄山所作的那首《九龙瀑》给代为写出,想替江河扬名。
这件事随着汪园诗会的结束传开后,街头巷尾中也是不免添油加醋地传出了不少江河与王微这位江南名伎间的传闻。
而关于江河与王微之间的传闻,这些日里,连程氏也有听说出,故而程氏也已是知道,江河那日自黄山回来后向他们所讲述的经过,其实有所保留。
不过就算是眼下,江河讲出了有提前救下王微之事,但在这件事里,却仍然是保留了许多未讲。
他所讲述的版本,只是那日跟王微一起编纂的一个更为合理的版本,也是《薪华月报》上黄澍那日听他讲述后所写的版本。这两个版本保持了一致,只是略有些细节上的差别。
而最真实的原始版本,无论江河还是王微,都再未向除他们之外的第三人讲过,乃是他们两人之意的秘密。
江流此时听着江河的讲述,自是不疑有他。更别说这件事的真实情况根本没有第三人知道,江流也无从怀疑。
所以人知道的情况,都只是那日江河与王微在路上商量过后,所给出的一个看上去更加合理与普通的版本。哪里能知道两人当时的初遇,便是那般惊心动魄、惊险刺激,以及还有些亲密接触。
江河接着随后讲述到汪汝谦给他出题,作那首《九龙瀑》诗时,他当下也讲出了实情。说这首诗他其实只是作了前两句,而后面的两句,则是王微给他初上的。
而关于这一点,可就未在报纸上登载了,外面也从未有传出半点传闻。眼下厅中在座的,也就只有江沁已是知道关于这首诗的实情。
所以此时当江河如实讲出后,江流、程氏及吴秀兰,都不禁大为惊讶,全未料到其中居然还有这般隐情。
江流惊讶过后,忍不住皱眉有些不解地道:“若是如此的话,那然明公不也知道此节吗,为何当日在诗会上不曾揭穿此事?他早已迁居杭州多年,与咱们江家的关系其实也一般,缘何这般维护你?”
江河含笑道:“他可能是感觉说出实情,会丢脸吧?”
“丢脸?”江流闻言,先是有些疑惑,随后便也反应了过来。
王微这位江南名伎,无疑是汪汝谦看中的女人,甚至就连举办汪园诗会,也是汪汝谦联合王微的名义举办的,就是要对外形成一种舆论造势,让所有人都以为王微是他汪汝谦的女人。
但他看中的女子,却与别的男子作诗相和。若说出关于《九龙瀑》的实情,确实是会让汪汝谦更加丢脸。
不过王微在《九龙瀑》上只署了江河的名字,这般付出全是为了成全江河,就真的只是为了报恩吗?
“那位王姑娘这么做,真的单纯就只是为了报恩?”江流此时生出这个疑惑后,便忍不住问了出来。
“那大哥觉着是为什么?”江河没直接回答,而是含笑反问道。
“莫不是这位王姑娘见二弟生得英俊,又才华过人,因此而生了情意?”吴秀兰只是个普通的闺阁女子,以前未出阁时,也颇爱看些才子佳人之类的话本故事。
女人是偏感性的,想事情便也会偏向于情感方面,再加上她以前看那些话本故事的经历,便忍不住联系起来地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