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太子府
“殿下,收到秦州大营监军魏安宁大人来的飞鸽传书。”一名亲卫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将手中的信件呈递给太子。
太子正坐在书房里翻阅书籍,听到亲卫的禀报,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哦,孤看看。”太子接过信件,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些关于秦州大营的情况。
太子仔细查看后,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对亲卫说道:
“你准备一下,让亲卫们都换上便装,咱们这就出发去皇庄看看春耕生产。”
亲卫闻言,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不解地问道:“啊,是。可是殿下,怎么就要去查看佃户春耕呢?”
太子微微一笑,解释道:“这春耕生产可是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孤自然要去关心一下。而且,通过观察春耕的情况,也能了解到一些民生疾苦。”
亲卫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他知道太子的决定不容置疑,于是立刻应道:“是,属下这就去准备。”
不一会儿,一个百夫队便集结完毕。太子换上便服,率领着这队人从后院的小门出发了。
一路上,太子心情愉悦,不时与亲卫们交谈着。他们穿过繁华的街市,来到了郊外的皇庄。
在几处皇庄查看春耕生产后,太子对佃户们的辛勤劳作表示赞赏,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
最后,太子来到了一处庄户院,决定在此稍作休息。除了皇庄的管家和一名护卫留下外,其他人都被太子摆手示意出去。
待众人离开后,太子看着马千户,微笑着问道:“马千户,最近训练的如何?”
“回殿下,这些佃户弟子训练起来确实非常认真,而且成果显着,目前已经有超过三百人达到了伍长以上的级别。”马千户恭敬地回答道。
太子听到这个数字,不禁有些惊讶:“哦?竟然有这么多?”
马千户连忙解释道:“这都要归功于太子府提供的大量粮饷支持,以及李三一独特的训练方法和治军方略。”
太子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满意,追问道:“那与六率相比,有什么差别吗?”
马千户想了想,回答道:“其实差别并不是很大,只是太子府和李三一将这些措施真正落到了实处而已。”
太子露出了好奇的神色,说道:“哦?快给我讲讲具体是怎么回事。”
马千户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首先,咱们军方现在实行的主要是府兵制,士兵们平时务农,战时才会被征召入伍,而且他们也没有薪水可拿。而咱们太子府直接给予的待遇就是伍长级别,这对于士兵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太子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马千户接着说:“其次,我们坚决不克扣军饷,每月初五都会按时发放粮饷和奖励,让士兵们能够安心训练和作战。”
太子再次点头,对这一点表示赞赏。
“第三,我们对于军功的评定是极其严格的,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克扣士兵们应得军功的情况发生。同时,我们的纪律也非常严明,一旦发现有人违反军纪,必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马千户神情严肃地说道,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让人不禁对这支军队的纪律性肃然起敬。
接着,马千户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还有一点,李三一他们府兵营会单独给予战死和重伤的人员一定的补贴。战死的士兵可以得到一百两银子,重伤的则有五十两。而且,如果这些士兵的家属遇到困难,还可以直接到李三一的封地去找他,他会在附近给予妥善的安排。”
马千户的话语让在场的人们都感到有些惊讶,这种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关怀,在其他军队中是很少见的。
最后,马千户又补充道:“第五,据我所知,他们府兵营还有一个忠魂园,凡是在战斗中牺牲的士兵,无论是本人还是衣冠冢,都可以埋葬在里面。这也体现了他们对死者的尊重和对忠勇之士的纪念。”
太子听完马千户的介绍,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听起来,这些措施确实不错。不过,听你这意思,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似乎并不乐观啊?”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疑虑。
“情况相当不乐观啊!”马千户面色凝重地对太子说道,“朝廷的粮饷被各级官员层层克扣,导致原本两日一练的训练,如今被改成了五日半天一练;府兵执勤也从全员执勤变成了三班倒;士兵们的口粮更是从十分饱锐减到六七分饱。如此种种,最终能真正到达士兵手中的,恐怕只有朝廷所发的两三成而已。”
马千户将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子,太子越听越是气愤,最后终于忍不住,“砰”的一声,用手掌狠狠地拍击在桌子上。
“这些贪得无厌的蛀虫,简直罪该万死!”太子怒不可遏地吼道。
过了好一会儿,太子才稍稍冷静下来,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盯着马千户,厉声道:“那么,太子府的六率情况如何呢?是否也像其他地方一样糟糕?”
马千户赶忙回答道:“回太子,太子府的六率情况相对要好一些,大概能达到李三一所辖军队的一半左右。不过,边军的情况就和我刚才所说的差不多,甚至可能更严重。”
太子眉头紧皱,追问道:“那李三一究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