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教育得从小抓起(2 / 2)

这话听得众人有点懵圈。

“陛下,何为九年义务教育?剩下七年做何安排?”房玄龄询问道。

李晋回答道,“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读书,朝廷资助,不需要承担学费,只需要出书本费即可,高学就必须要收费了,大学也收费。”

“陛下,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天下孩童都可入学,到那时候,朝廷哪里负担的起?陛下要三思。”长孙无忌赶忙道。

李晋伸手打断道,“赵国公,你别急嘛,这就是涉及到为什么大学要分三六九等的原因了。”

“请陛下明示。”长孙无忌请教道。

“建立在各府的大学,为四等大学,以后如果教书,只能教小学,薪资不高,建立在各州的大学,为三等大学,以后如果教书,可教中学,薪资一般。

建立在各省的大学,为二等大学,以后如果教书,可教高学,薪资尚可,建立在京城的大学,为一等大学,以后如果教书,可教大学,薪资很高。

同样恩科考试亦如此同理,进入府试的,可教小学,进入州试的可教中学,进入省试可教高学,进入国试可教大学。

大唐书院作为恩科考试国院,与一等大学并列,而区分大学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线,区别就是师资的情况。

只要把通知四大世家安排,凡轻松工作都需高学历,学历低的只能做苦力,宣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精神。

如此一来,必定会去考大学,而且还会考还大学,爱卿认为这能为我大唐创造多少人才呢?

九年义务教育朝廷所承担的无非是教书先生的薪资,能有多少呢?权衡利弊一下,如此安排,朝廷赚了还是亏了?”

李晋微笑着看着众人,耐心的跟众人讲解着。

众人一听,纷纷震惊。

如果真这么说的话,那可是了不得啊。

朝廷出了点钱,能为朝廷整来源源不绝的人才啊。

“陛下圣明,真乃神人也!不过这薪资定多少合适,还请陛下明示。”杜如晦先是拍了个马屁道。

李晋想了想道,“现在一千元是普通百姓一家的开销,好歹读了大学,工资开高点,四等大学出来的教书先生月薪两千。

三等大学出来的教书先生月薪五千,二等大学出来的教书先生一万,一等大学出来的教书先生月薪两万。

而恩科考试标准同等的那些人教书,薪资比之大学生缩减三分之一,各行各业的标准都按这个来。”

“遵旨,陛下此政策一旦昭告天下,要不了几年,我大唐那可就人才辈出了啊。”杜如晦似乎都已经看到了未来盛世降临的盛况了。

李晋感慨道,“朕只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大唐未来定然屹立天地之巅,万国来朝!”

“陛下圣德永昌,大唐与天同休!”

众人异口同声的行礼道。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