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将军即便再有勇无谋,答卷都摆在眼前了,他若是还不通晓其中关窍,那真是蠢笨入猪了。
说罢,成老将军难得面色舒缓,快步往宫门外走去。
与此同时,户部尚书钱历社,正站在大殿之下。
偌大的大殿下,如今只站着他一人,显得空旷非凡。
皇帝今日听完成老将军的话,倏然想起一事。
先皇征战,换来了大晋边境安稳十余载。
如今鞑靼人战败,正是大晋一举拿下的好机会,是否能保大晋近二十年畅顺?
这般想着,任凭那个在位的帝王,都不可能不动心。
为江山社稷做建设,为黎明百姓做贡献,待正寿终寝后,名留青史,是每个帝王毕生追求。
皇帝垂眸看着大殿下的户部尚书,道,“钱爱卿,如今户部还有多少银两?还能支撑边城将士,攻打鞑靼人多久?”
此言一出,户部尚书心中一紧,他自是主和一派。
原因无他,只因为,“回禀陛下,大晋近年来灾年不断,接收灾民的各州府地,皆是免税免收,赈灾银两不断下拨。
还有边城将士戍守边关的银钱,国库银两如流水般往外流。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实在是无力支撑边关再起战事。”
钱尚书在大殿上,任凭文臣武将争红了脸,他也未多言一句话。
此时说出实情,在皇帝眼里可信度,便多添加了几分。
更何况,国库空虚之事,皇帝早就心知肚明,只是心中还留有一丝期盼。
钱尚书的话一出,彻底将他的期盼撕毁。
皇帝面带疲倦之色,“此事,你怎么看?”
钱尚书思索片刻,斟酌一番才道,“陛下,微臣以为,两国使者一同前往,此事本就不一般,更何况大渝国与大晋国力相当。
此次鞑靼人让大渝国劝和,想必不是没有准备。
眼下三日之期,还有一日,还请陛下尽快做抉择。”
皇帝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
大晋国库空虚,此次拒绝鞑靼求和,等待大晋的必然又是苦战。
更何况,大渝国粮食和铁器充沛,此次帮鞑靼人劝和,说不定下次就是帮鞑靼人攻打大晋。
多年前,大渝国乱,曾送皇子为质子到大晋,那时他到最后还狠狠宰了大渝国一笔。
若两国联手,大晋必然没有好果子吃。
思及此,他竟然觉得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三日之期,不过是大晋朝最后的颜面。
钱历社见皇帝神色有所松动,心里的大石头松动了一些。
要说大晋打仗,最头疼的人,必然是他这个掌管大晋钱袋子的户部尚书。
此时让他筹钱筹粮攻打鞑靼人,倒不如让他一头撞死在大殿来得容易。
皇帝让钱尚书离开后,便回了一趟后宫。
大雪天,他站在太后宫殿外半个时辰,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